Mygo于我之影响

文章发布时间:

最后更新时间:

页面浏览: 加载中...

迷失还是前进?或者说,这已经不是什么值得探讨的问题。

去年这个时候,我经常刷手机。虽然现在也经常刷手机,但是这两者并不一样。有的时候我得承认,在三年近乎于禁闭一样的做题家生活之后,上网的需求就像蚊子一样旺盛。我自己常常怀疑,做题家是否是现代人。因为现代人习惯了获取快速信息,而做题家要让渡这一点来做题。抑或说,真正的做题家能平衡,但是我不能。我做的是,把自己几年前搞的东西重新翻出来,好似故纸堆里的老鼠。

以前,我是拉批,也是邦批。理论上来说,我应该喜欢户山香澄,寺川爱美。或者是工藤晴香,冰川纱夜。我玩邦的时候还只有五团,UI是熟悉的感觉,人们会为A to Z这样的歌娱乐互喷。后面有了exist,可惜我几乎断网,不知其含金量。大概是2022年,我被裹进复习模式的时候,不知道怎么获得了邦有新企划的这种事实。那个时候,我最喜欢的事情是未知数,后面才是是下课看世界杯,在看日本对西班牙的时候,那是一个早自习下了,我在一体机上看集锦。直呼好球的时候,一回头,看到的是班主任的眼镜。班主任的眼镜很重要,至少我整个三年没见这玩意离开她。而我就不知道什么对我这样重要了,首先,我不是近视之人;其次,我没有这样一个眼镜。然后,我也没有坚持这么久的爱好。或许,对拉批来说,看缪和看虹是一致的。但是这二者究竟是要取舍的。至于邦批,则始终有个星之鼓动。我认为那才是邦。

我躺在床上的时候,总喜欢在短时间内看不同领域的内容。有的时候上一个视频是萌妹子跳舞,后面就变成了革命之类,这与我上一首60年代英语,下一首去年日语的音乐列表是一致的。有一天,随机到邦的歌,大概是Light Delight。我觉得高祖演绎得很好,这时候推荐歌手里有”Mygo”。我处于不知道这为何物的境界。有个晚上,武大的一位同学问我如何看待高松灯的行为。我说,我不认识高松灯。他说,你一定得认识一下。我决定认识一下,三个小时后我问百度百科什么时候第八集播出,百科说,下周五。于是我的暑假好像只有周五。去年年底,也大概是周五,同学之间盛行分享年度歌单。我这样网易云主义者,QQ音乐年度歌单第一首是《春日影》,然后是《诗超绊》,然后是《迷星叫》。这不得不说是很奇怪的。

同人女写同人,总要在毫无交集的产品里抠出糖分来,我虽然不是同人女,但是开学后室友对我说,他很认可我是同人女。我对他说,你必须提供三个证据,其一,我没有牛子。其二,我住丹六而不是青一。其三,我必须喜欢八幡海铃,而不是椎名立希。他说不管,就这么叫。需要承认的是,我的创作功底十分糟糕;虽然中文系的各位都能出口成章,但是我在lof上也只会要饭,在别的平台也是一样。Mygo第二集的时候,我头脑中闪过鹿目圆与晓美焰的印象。那个时候我就坚定自己的立场,粉黑不真,那我也不真;粉黑真,我就更要粉黑真。换句话说,即使我是假的,粉黑也要是真的,要不然我是否能作为生命体继续思考——笛卡尔说,我思故我在——,将会成为一个问题。以及,不知什么原因,我推上某个角色很困难。我以此为证据反驳我的室友,因为同人女对推很热情。他说,这样显得你更加同人女。我喜欢椎名立希是真的,但是椎名立希每次调价垫底也是真的。我自己的解释是,大众不懂立希的含金量。我自己也没有多懂,但是在要饭这一块,的确是不懂也要装懂。过几个月,我找代餐的时候,高中的小团体发了当年的拼贴文学,第二篇是海明威的《越野滑雪》,当时我读的时候,觉得简直惊为天人,这冷静又含蓄的笔调太具有冲击力,现在我想的是,同人创作就要这么写。于是自己代了一篇粉黑,不了了之。然后就是,上一篇奇思妙想,长达四万字,结果自己一看,写的又像是笑话。

现在不可忽视的事实是,Mygo的火超乎人们的想象,至少超乎邦人的想象。不过邦人一般是保守的,go的同时他们会骂go批,引流狗,ky小鬼,树大招风云云。但是go的营销是在火之后,而不是靠运营而火。这除了说明动画质量高之外,好像不能说明什么,最多是中文互联网用户的某种心态。既然火已成事实,那就接纳罢了,熊猫馆里的人,和一般的战吧用户zng,总不能是一类人,尽管他们可能玩同一个梗云云。因此,相比于以前蔑视,邦魂缺失之类的话术,不如承认事实,提升自己的深度。我也得转变心态,半年之前,我认为这需要时间;现在看来,也许流行并不是坏事,封闭才是坏事。

你可以看到,我的blog是今年才建好,前十八年我没有什么表达的欲望在身上。小时候,作文写完了,我就把它扔掉,撕掉。写的时候,我也是满头大汗,不知所措,小学初中写记叙文,高中写那先定主题的“议论文”,真把人折磨的不轻。文科生里有很多人写日记,但是我是绝不写的,因为我认定自己只能产出垃圾。之后我晓得,高松灯懂得找到祥子递出她的本子,我一开始想的解释是,高松灯自己也有文学的才华。但是我发现自己错了,高松灯是因为她敢呐喊。如果高松灯不敢,那么这个故事在第六集就结束了,而不是有两季和别的官设。所以,既然我喜欢椎名立希,那就代表我基本上认同椎名立希。椎名立希最大的特点是对高松灯的认同,我就开始重新审视高松灯。她确实教会了我东西,这些给我的印象,比求是大讲堂什么的是要深刻的。于是有一天,我拿出可悲的计算机知识,建了一个blog,虽然比不上高松灯的本子,但是至少有一些文字在里面。对中文系的人而言,他们要接受自己学的专业知识没有什么用,不如现在就学写各种文章,到时候面试的时候不至于丢脸。“表达的悸动”一直是很珍贵的东西,所以我很敬佩敢于写东西的人,不管写的怎样,但是看到一大段有议论、有说理、有举例还有抒情的文字,我是不会抨击之的,这就像椎名立希敬佩高松灯一样。从小到大我一直敬佩别人的文字;建好blog之后我告诉自己至少让自己别那么向外。毕竟已经是文科生了,握不住笔杆子,那也就无从握住命根子。

高松灯曾经是迷茫的,但是她知道自己是要前进的。我想这也可以作为本文的注脚。不,我也许无权为灯皇授勋。归根结底,我是坚定的希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