从《路得记》看《旧约》叙事艺术

文章发布时间:

最后更新时间:

页面浏览: 加载中...

这篇东西是世界文学史pre的一部分。发出来的目的是供自己以后批判,以及反思自己厮混的大一。但愿。

结合最近的时事,圣经读起来甚至带上了讽刺感。

不过把《圣经》当成小故事来看,也还是不错的。就是新约到底还是比旧约更生动。

路得记是怎样的故事?(此处,可从女性主人公的角度阐述路得记的独特性,以及牧歌式的特点。)
*路得是一个摩押族女子,嫁给犹太人为妻,路得的公公和丈夫大伯相继死去,婆媳三人相依为命。婆婆拿俄 米不愿久居异,想回到故乡伯利恒去,她要两个年轻的儿媳回娘家,不要耽误自己的 青春。大儿媳恋恋不舍地走了,二儿媳路得却舍不得丢下孤苦伶仃的婆婆,她决意跟随婆婆回伯利恒去,并发誓,除非死才能“使你我相离”。(归回故乡)
-拿俄米无奈,只好带着 她回到伯利恒。当地一个财主波阿斯是拿俄米丈夫的远亲,婆媳俩生活无着,路得只好 每天到波阿斯田间在收割人的身后拾取麦穗,波阿斯不仅不阻拦,而且供给路得吃喝,并吩咐仆人从麦捆里抽出一些来丢在地下任她拾取。路得回去,将此事告诉婆婆,拿俄米也为之动容。(拾穗度日)
*拿俄米知道波阿斯未婚,她觉得路得一个年轻的寡妇应该有个归宿, 便叫路得以报恩的方式主动与波阿斯同寝,路得孝顺婆婆, 一如所言。但波阿斯却是个 正人君子,不行苟且之事。按照犹太的习俗,寡妇改嫁应嫁给关系最近的亲戚。次日清晨,波阿斯坐在城门边,等拿俄米至近的亲戚走过就喊住他,又请了本城长老十人,当 众问他愿不愿意赎回路得死去的丈夫的那块地,同时娶她为妻。那人只愿意赎地,不愿娶路得。
波阿斯要长老和周围的人作证:“凡属以利米勒和基连、玛伦的,我都从拿俄米手中置买了,又娶了玛伦的妻,摩押女子为妻,好在死人的产业上存留他的名,免得 他的名在本族本乡灭没”。于是,波阿斯和路得结为夫妇,奉养拿俄米,拿俄米在比亲生儿子更和谐的家庭中终其天年。后来路得为波阿斯生下一子,取名俄备得,俄备得是大卫的祖父。(缔结良缘,大卫家谱)
3
01.
《路得记》的背景介绍
*本篇中采用和合本《圣经》。
01

A.《路得记》的历史背景
路得记的背景发生在士师时期,(约书亚死后至统一王国形成,从以色列人占领迦南到扫罗在以色列登基称王约前1028年这一段时期称为士师时期。)以色列人初步完成对迦南的占领之后,在相当长的时期内,在各个支派所辖的地段内并不能完全驱赶或消灭剩余的迦南人,权威人物为了保持信仰的纯洁和血统的纯正,顽固、封闭、排他,坚持狭隘的民族主义,严禁异族通婚。
【约书亚死后至统一王国形成这一段时期称为士师时期。以色列人初步完成对迦南的占领之后,在相当长的时期内,在各个支派所辖的地段内并不能完全驱赶或消灭剩余的迦南人,由混杂居住发展到互相同化,在宗教上互相影响。“士师”一词希伯来文读作“Shophetim”意为“审判者”(Judges),说明士师的职责在平时是百姓中的民事审判官。《士师记》第3章中亦称士师是百姓盼“mosiah,意为“拯救者”(deliverer),说明士师在百姓遇到敌人侵扰的危难时刻是一位能勇善战、保卫百姓的拯救者,是在战争时期能组织并率领群众抵御外敌的指挥者。所以士师兼有两重身分,既是平时群众民事的官长,也是战时军事的领袖。在士师时期里,经常而迫切要对付的,主要还是四周敌人的侵扰,士师们的主要任务是军事方面的,即拯救百姓脱离外敌的骚扰与掳掠、压制,以色列的士师们更多扮演百姓“拯救者”的角色。
《士师记》第一章记录了足够说明这一情况的资料。如:“便雅悯没有赶出住耶路撒冷的耶布斯人,耶布斯人仍在耶路撒冷与便雅悯人同住”;“玛拿西没有赶出伯善和属伯善乡村的居民”;“以法莲没有赶出住基色的迦南人,于是迦南人仍住在基色,在以法莲中间”(《士师记》1:21,27,29)。此外还有西布伦、亚设、拿弗他利都没有赶出本区的迦南居民,并与他们混杂居住(《士师记》1:30~33)。
再后,以色列人与本地迦南人发展到互相通婚并受迦南人异教的影响。圣经有如此的记载:“以色列住在迦南人……中间,娶他们的女儿为妻,将自己的女儿嫁给他们的儿子,并事奉他们的神(《士师记》3:5~6)。在这个时期内,以色列各支派之间各自为政,不能团结合作以对付周围异族势力的入侵,各支派部落出现各自的领袖,这些支派的领袖被称为“士师”。】
5
《士师记》第一章记录了足够说明这一情况的资料。(在《旧约》中士师记是路得记的前一篇)如:
“便雅悯没有赶出住耶路撒冷的耶布斯人,耶布斯人仍在耶路撒冷与便雅悯人同住”;
“玛拿西没有赶出伯善和属伯善乡村的居民”;
“以法莲没有赶出住基色的迦南人,于是迦南人仍住在基色,在以法莲中间”(《士师记》1:21,27,29)。此外还有西布伦、亚设、拿弗他利都没有赶出本区的迦南居民,并与他们混杂居住(《士师记》1:30~33)。一开始不但有大环境的困难,还有这个小家庭里三个女人孤苦无依的苦难。对于这些没有办法逃离的苦难,应该怎样来面对、如何从苦难当中可以熬过去,这是路得记要告诉我们的。(按照律法的规定,摩押人不可入耶和华的会。摩押人起源于乱伦。摩押是亚伯拉罕的内甥罗得与自己的长女乱伦所生的儿子。他的女儿是为了在所多玛毁灭后留下他父亲的后裔而这样做的。)

B.《路得记》的地理背景
伯利恒在死海的西边,为半干燥性陆地气候。该城位于多山的犹大王国,最初叫“以法他”,意为“富饶”;又名“伯利恒以法他”、“犹大伯利恒”、和“大卫之城”。伯利恒是粮仓。天气正常时,五谷丰登;但雨水不足时,土地会干旱,就会出现饥荒。(盛行西风)
摩押最初的领土大约是南从撒烈溪一直到基列山的南麓,东北方与亚扪相邻,东方则为沙漠地带,西方则是死海,全境可分为三区,主要的一区是自撒烈溪至亚嫩河之间。摩押地实际上是一片整块的台地,高出地中海约 900 公尺,雨量虽不及基列的充足,但是地形远比基列平整,极宜于畜牧和农业的发展。

《路得记》原文
1:1 当士师秉政的时候、国中遭遇饥荒、在犹大伯利恒(应许地)有一个人带着妻子和两个儿子往摩押地(旧约圣经描绘了摩押人起源于乱伦。在这个起源故事里,摩押是亚伯拉罕的内甥罗得与自己的长女乱伦所生的儿子。他的女儿是为了在所多玛毁灭后留下他父亲的后裔而这样做的。创世记接下来从语源学角度解释摩押:“摩押”的意思就是“父亲的后裔”。)去寄居.
1:2 这人名叫以利米勒、他的妻名叫拿俄米、他两个儿子、一个名叫玛伦、一个名叫基连、都是犹大伯利恒的以法他人、他们到了摩押地就住在那里。
1:3 后来拿俄米的丈夫以利米勒死了、剩下妇人和他两个儿子。1:4 这两个儿子娶了摩押女子为妻、一个名叫俄珥巴、一个名叫路得、在那里住了约有十年。
1:5 玛伦和基连二人也死了、剩下拿俄米没有丈夫、也没有儿子。
1:6 他就与两个儿妇起身要从摩押地归回、因为他在摩押地、听见耶和华眷顾自己的百姓、赐粮食与他们。(摩押地在约旦河西边)
1:7 于是他和两个儿妇起行离开所住的地方、要回犹大地去。
1:8 拿俄米对两个儿妇说、你们各人回娘家去吧、愿耶和华恩待你们、像你们恩待已死的人与我一样.
1:9 愿耶和华使你们各在新夫家中得平安.于是拿俄米与他们亲嘴、他们就放声而哭、
1:10 说、不然、我们必与你一同回你本国去。
1:11 拿俄米说、我女儿们哪、回去吧、为何要跟我去呢、我还能生子作你们的丈夫么.
1:12 我女儿们哪、回去吧、我年纪老迈、不能再有丈夫、即或说、我还有指望、今夜有丈夫可以生子.
1:13 你们岂能等着他们长大呢、你们岂能等着他们不嫁别人呢.我女儿们哪、不要这样、我为你们的缘故、甚是愁苦、因为耶和华伸手攻击我。
1:14 两个儿妇又放声而哭、俄珥巴与婆婆亲嘴而别、只是路得舍不得拿俄米。
1:15 拿俄米说、看哪、你嫂子已经回他本国、和他所拜的神那里去了、你也跟着你嫂子回去吧。(在拿俄米直接而强烈的言语中,可看出她知道幸福或苦难都源自同一位神,而所有苦难的背后都有神的允许和作为。俄珥巴的离开,衬托了路得对婆婆内心伤痛的舍不得,所以她愿意陪伴和帮助拿俄米,也愿意接受耶和华神的信仰。)
1:16 路得说、不要催我回去不跟随你、你往那里去、我也往那里去.你在哪里住宿、我也在那里住宿.你的国就是我的国、你的 神就是我的 神.
1:17 你在那里死、我也在那里死、也葬在那里.除非死能使你我相离、不然、愿耶和华重重地降罚与我。
1:18 拿俄米见路得定意要跟随自己去、就不再劝他了。
1:19 于是二人同行、来到伯利恒、他们到了伯利恒、合城的人就都惊讶、妇女们说、这是拿俄米么。
1:20 拿俄米对他们说、不要叫我拿俄米、〔拿俄米就是甜的意思〕要叫我玛拉、〔玛拉就是苦的意思〕因为全能者使我受了大苦。
1:21 我满满的出去、耶和华使我空空的回来、耶和华降祸与我、全能者使我受苦、既是这样、你们为何还叫我拿俄米呢。
1:22 拿俄米和他儿妇摩押女子路得、从摩押地回来到伯利恒、正是动手割大麦的时候。(以色列文化里允许穷苦人在收获时期拾取田里的麦穗)这个时间比较巧妙。“神规定所有的麦田收割之后,人可以去捡拾”,这条律法对路得是有利的。

2:1 拿俄米的丈夫以利米勒的亲族中、有一个人名叫波阿斯、是个大财主。
2:2 摩押女子路得对拿俄米说:“容我往田间去、我蒙谁的恩、就在谁的身后拾取麦穗。”(此处,路得的用字在传统希伯来文有差别,在翻译上有技巧)拿俄米说、女儿阿、你只管去。(理论上路得应该说,人生地不熟,需要指路或者介绍,叫拿俄米一起去。但是路得知道旅途的辛苦,为了婆婆好好休息,才在早上这个时间说“容我去”。她没有觉得因为要照顾婆婆就放弃传统礼节。)
2:3 路得就去了、来到田间、在收割的人身后拾取麦穗、他恰巧到了以利米勒本族的人波阿斯那块田里。
2:4 波阿斯正从伯利恒来、对收割的人说、愿耶和华与你们同在.他们回答说、愿耶和华赐福与你。
2:5 波阿斯问监管收割的仆人说、那是谁家的女子。
2:6 监管收割的仆人回答说、是那摩押女子、跟随拿俄米从摩押地回来的。
2:7 他说、请你容我跟着收割的人、拾取打捆剩下的麦穗、他从早晨直到如今、除了在屋子里坐一会儿、常在这里。(路得已经呆了相当一段时间,理论上波阿斯这种大财主不用来,但是他来了。若是波阿斯不来,路得大概一整天都没有得到允诺去捡拾麦穗)
2:8 波阿斯对路得说、女儿阿、听我说、不要往别人田里拾取麦穗、也不要离开这里、要常与我使女们在一处。(单纯捡拾,是可以的:但是在未被收割的合捆中是需要征求主人同意的)
2:9 我的仆人在那块田收割、你就跟着他们去、我已经吩咐仆人不可欺负你、你若渴了、就可以到器皿那里喝仆人打来的水。
2:10 路得就俯伏在地叩拜、对他说、我既是外邦人、怎么蒙你的恩、这样顾恤我呢。
2:11 波阿斯回答说、自从你丈夫死后、凡你向婆婆所行的、并你离开父母和本地、到素不认识的民中、这些事人全都告诉我了。
c2:13 路得说、我主阿、愿在你眼前蒙恩、我虽然不及你的一个使女、你还用慈爱的话安慰我的心。
2:14 到了吃饭的时候、波阿斯对路得说、你到这里来吃饼、将饼蘸在醋里。路得就在收割的人旁边坐下、他们把烘了的穗子递给他、他吃饱了、还有余剩的。
2:15 他起来又拾取麦穗、波阿斯吩咐仆人说、他就是在捆中拾取麦穗也可以容他、不可羞辱他。
2:16 并要从捆里抽出些来、留在地下任他拾取、不可叱吓他。
2:17 这样、路得在田间拾取麦穗、直到晚上、将所拾取的打了约有一伊法大麦.
2:18 他就把所拾取的带进城去、给婆婆看、又把他吃饱了、所剩的给了婆婆。
2:19 婆婆问他说、你今日在那里拾取麦穗、在那里作工呢、愿那顾恤你的得福.路得就告诉婆婆说、我今日在一个名叫波阿斯的人那里作工。
2:20 拿俄米对儿妇说、愿那人蒙耶和华赐福、因为他不断的恩待活人死人.拿俄米又说、那是我们本族的人、是一个至近的亲属。
2:21 摩押女子路得说、他对我说、你要紧随我的仆人拾取麦穗、直等他们收完了我的庄稼。
2:22 拿俄米对儿妇路得说、女儿阿、你跟着他的使女出去、不叫人遇见你在别人田间、这才为好。
2:23 于是路得与波阿斯的使女、常在一处拾取麦穗、直到收完了大麦和小麦.路得仍与婆婆同住。

3:1 路得的婆婆拿俄米对他说、女儿阿、我不当为你找个安身之处、使你享福么.
3:2 你与波阿斯的使女常在一处、波阿斯不是我们的亲族么.他今夜在场上簸大麦、
3:3 你要沐浴抹膏、换上衣服、下到场上、却不要使那人认出你来、你等他吃喝完了、
3:4 到他睡的时候、你看准他睡的地方、就进去掀开他脚上的被、躺卧在那里、他必告诉你所当作的事。
3:5 路得说、凡你所吩咐的我必遵行。
3:6 路得就下到场上、照他婆婆所吩咐他的而行。
3:7 波阿斯吃喝完了、心里欢畅、就去睡在麦堆旁边.路得便悄悄的来掀开他脚上的被、躺卧在那里。
3:8 到了夜半、那人忽然惊醒、翻过身来、不料有女子躺在他的脚下.
3:9 他就说、你是谁、回答说、我是你的婢女路得、求你用你的衣襟遮盖我、因为你是我一个至近的亲属。
3:10 波阿斯说、女儿阿、愿你蒙耶和华赐福、你末后的恩比先前更大、因为少年人无论贫富、你都没有跟从.
3:11 女儿阿、现在不要惧怕、凡你所说的、我必照着行、我本城的人都知道你是个贤德的女子。
3:12 我实在是你一个至近的亲属、只是还有一个人比我更近。
3:13 你今夜在这里住宿、明早他若肯为你尽亲属的本分、就由他吧.倘若不肯、我指着永生的耶和华起誓、我必为你尽了本分、你只管躺到天亮。
3:14 路得便在他脚下躺到天快亮、人彼此不能辨认的时候、就起来了.波阿斯说、不可使人知道有女子到场上来.
3:15 又对路得说、打开你所披的外衣、他打开了、波阿斯就撮了六簸箕大麦、帮他扛在肩上、他便进城去了。
3:16 路得回到婆婆那里、婆婆说、女儿阿、怎么样了.路得就将那人向他所行的述说了一遍。
3:17 又说、那人给了我六簸箕大麦、对我说、你不可空手回去见你的婆婆。
3:18 婆婆说、女儿阿、你只管安坐等候、看这事怎样成就、因为那人今日不办成这事必不休息。

4:1 波阿斯到了城门、坐在那里、恰巧波阿斯所说的那至近的亲属经过.波阿斯说、某人哪、你来坐在这里、他就来坐下.
4:2 波阿斯又从本城的长老中拣选了十人、对他们说、请你们坐在这里、他们就都坐下.
4:3 波阿斯对那至近的亲属说、从摩押地回来的拿俄米、现在要卖我们族兄以利米勒的那块地.
4:4 我想当赎那块地的是你、其次是我、以外再没有别人了、你可以在这里的人面前、和我本国的长老面前说明、你若肯赎就赎、若不肯赎就告诉我.那人回答说、我肯赎。
4:5 波阿斯说、你从拿俄米手中买这地的时候、也当娶〔原文作买十节同〕死人的妻摩押女子路得、使死人在产业上存留他的名。
4:6 那人说、这样我就不能赎了、恐怕于我的产业有碍、你可以赎我所当赎的、我不能赎了。
4:7 从前在以色列中要定夺甚么事、或赎回、或交易、这人就脱鞋给那人、以色列人都以此为证据。
4:8 那人对波阿斯说、你自己买吧、于是将鞋脱下来了。
4:9 波阿斯对长老和众民说、你们今日作见证、凡属以利米勒和基连、玛伦的、我都从拿俄米手中置买了.
4:10 又娶了玛伦的妻摩押女子路得为妻、好在死人的产业上存留他的名.免得他的名在本族本乡灭没、你们今日可以作见证。
4:11 在城门坐着的众民和长老都说、我们作见证、愿耶和华使进你家的这女子、像建立以色列家的拉结、利亚二人一样.又愿你在以法他得亨通、在伯利恒得名声.
4:12 愿耶和华从这少年女子赐你后裔、使你的家像他玛从犹大所生法勒斯的家一般。
4:13 于是波阿斯娶了路得为妻、与他同房、耶和华使他怀孕生了一个儿子。
4:14 妇人们对拿俄米说、耶和华是应当称颂的.因为今日没有撇下你使你无至近的亲属.愿这孩子在以色列中得名声.
4:15 他必提起你的精神、奉养你的老、因为是爱慕你的那儿妇所生的、有这儿妇比有七个儿子还好。
4:16 拿俄米就把孩子抱在怀中、作他的养母。
4:17 邻舍的妇人说、拿俄米得孩子了.就给孩子起名叫俄备得、这俄备得是耶西的父、耶西是大卫的父。
4:18 法勒斯的后代记在下面.法勒斯生希斯仑、
4:19 希斯仑生兰、兰生亚米拿达、
4:20 亚米拿达生拿顺、拿顺生撒门、
4:21 撒门生波阿斯、波阿斯生俄备得、
4:22 俄备得生耶西、耶西生大卫。

02
叙事技巧与安排

A.《旧约》的结构安排
“约”是指神与人立约,即人们必须按照神的意志来约束自己的行为。它之所以称为《旧约》,是由于犹太教宣称神与人订了“契约”,基督教兴起后,犹太教的经典和一切神教的教义全部为基督教所承袭,因而称它为“旧约”。
《旧约》共39卷,大体可分为以下几个部分:一、法典。即所谓“摩西五经”(《创业记》《出埃及记>《利米记》《民数 记》和《申命记》);二 、历史书;三 、先知书;四、 诗文杂著。(比如,约伯记是剧本,雅歌,诗篇,传道书,箴言)旧约三十九卷书卷中,两侧各十七卷注重以色列的“约”、国家的事务及历史而中间五卷“诗歌书”则是经验性、个人性的,讨论的多是人内心的问题、人生的意义及处事做人的方法等。
所以,我们讨论《旧约》的叙事艺术,会聚焦于前三个部分。

B.叙事重心:聚焦于人物
“神话、传说和史诗等人类早期文学样式都属于叙事文体,其基本的功能目标是记述事件的起始经过。尽管任何社会事件的主体都是人,但从单纯地记述事件进而涉及人物,到较深入地反映人的精神世界,再到较自觉地表现人物性格,创造以特征为核心、思想感情为底蕴的完整的艺术形象;一般要经历一个较漫长的演化渐进过程。”
与我国早期文学侧重抒情的特征相比,旧约圣经的叙事重心较早地倾斜于人物。所以我们不妨把对于叙事人物的探析放在走进《旧约》艺术之门的开始。先看《路得记》中的几个人物:
{1:2 这人名叫以利米勒、他的妻名叫拿俄米、他两个儿子、一个名叫玛伦、一个名叫基连、都是犹大伯利恒的以法他人、他们到了摩押地就住在那里。
1:3 后来拿俄米的丈夫以利米勒死了、剩下妇人和他两个儿子。
1:4 这两个儿子娶了摩押女子为妻、一个名叫俄珥巴、一个名叫路得、在那里住了约有十年。
1:5 玛伦和基连二人也死了、剩下拿俄米没有丈夫、也没有儿子。}

(一)开门见山,使用说明性文字
《路得记》开篇便展示了拿俄米和路得这二位主要的人物(在第二段开头又直接让波阿斯登场)。情节开头的场面通常由所谓的说明性文字展现,它的作用就是引导故事中所述的情节、提供的背景信息、介绍人物及其姓名、性格、外表境遇及之间的关系,再就是提供了解故事必需的其他细节。这便使得叙事具有质朴、简洁、高度的形象性,明快简朴。《旧约》每一篇的开头基本都会开门见山揭示主要人物和叙事背景,吸引读者,使人一目了然。
又如:01.“以色列的众子、各带家眷和雅各一同来到埃及、他们的名字记在下面。有流便、西缅、利未、犹大、以萨迦、西布伦、便雅悯、但、拿弗他利、迦得、亚设。凡从雅各而生的、共有七十人.约瑟已经在埃及。”(《出埃及记》1.1-1.5)
02.“当乌西雅、约坦、亚哈斯、希西家、作犹大王的时候、亚摩斯的儿子以赛亚得默示、论到犹大、和耶路撒冷。天哪、要听、地阿、侧耳而听.因为耶和华说、我养育儿女、将他们养大、他们竟悖逆我。”(《以赛亚书》1.1-1.3)
03.约书亚死后、以色列人求问耶和华说、我们中间谁当首先上去攻击迦南人、与他们争战。耶和华说、犹大当先上去.我已将那地交在他手中。犹大对他哥哥西缅说、请你同我到拈阄所得之地去、好与迦南人争战.以后我也同你到你拈阄所得之地去.于是西缅与他同去。(《士师记》1.1-1.4)

(二)对人物的直接与间接塑造

《旧约》中,对人物外貌很少进行清晰、详细的描绘。大多数人物长什么样子,根本连提都不提,只有少数例子对其外貌简要地描述一番,即使在外貌描写实例中,也不过是轻描淡写,并没有具体特征。即使对人物外貌的少数细节进行的描画,也并非是让我们能够清晰地勾画他们的形象。
先看《路得记》:前面展示的《路得记》对人物的直接描写可以很好体现这段论述,对于拿俄米,路得在语言之余几乎没有着墨,对于波阿斯,也只是“拿俄米的丈夫以利米勒的亲族中、有一个人名叫波阿斯、是个大财主。(2.1)”这样一句话进行直接描述。

可以看到,在直接描写的简略之外,是大量的间接描写。
以对话为主,教义跟叙事之间的张力跟某些鸿沟让我们体会,旧约叙事不见得直接教导 ,可是却说明、阐明了某些教义。单单从路得记小小的几个要点:
一.1.22 “拿俄米从摩押地回来到伯利恒,正是动手割大麦的时候。”这是因为以色列文化里允许穷苦人在收获时期拾取田里的麦穗(神的律法,收割时遗留的麦秆和麦田周围未能割下的麦子,可以留给穷人来拾取。)
二1.20“不要叫我拿俄米(甜) , 要叫我玛拉(苦)。 ”似乎当年移民摩押是一个错误的决定,可是更看见在上帝的大计划里, 人会错, 上帝却不会错,上帝的救赎,就在这个张力中突显出来。

《圣经》里的话语都是基于事实且严谨审慎、不加修饰的。它的叙事跟细致精巧的文学格调、含糊不清的口头话语都保持了一定距离,避免出现不通顺的话语。
14
(三)善于布置线索
作者巧妙地安排了一些细微的细节,预示了故事的发展,为后续情节的推进埋下了伏笔。例如,在路得决定跟随拿俄米回到以色列时,她的决心和拿俄米的警告构成了后续情节的伏笔:
1:13(拿俄米说)你们岂能等着他们长大呢、你们岂能等着他们不嫁别人呢.我女儿们哪、不要这样、我为你们的缘故、甚是愁苦、因为耶和华伸手攻击我。
1:16路得说、不要催我回去不跟随你、你往那里去、我也往那里去.你在哪里住宿、我也在那里住宿.你的国就是我的国、你的神就是我的神.
1:17你在那里死、我也在那里死、也葬在那里.除非死能使你我相离、不然、愿耶和华重重地降罚与我。
1:18拿俄米见路得定意要跟随自己去、就不再劝他了。为故事的高潮和结局做好了铺垫。
线索伏笔的安排贯穿整个《旧约》。路得记短短的四章, 有许多我们需要了解的资讯, 其实在之前的律法书,都有说明清楚。

不妨看看其他章节:这里以《创世纪》中约瑟传说为例
37:2 雅各的记略如下.约瑟十七岁与他哥哥们一同牧羊、他是个童子、与他父亲的妾、辟拉悉帕的儿子们常在一处.约瑟将他哥哥们的恶行、报给他们的父亲。
37:3 以色列原来爱约瑟过于爱他的众子、因为约瑟是他年老生的、他给约瑟作了一件彩衣。
37:4 约瑟的哥哥们见父亲爱约瑟过于爱他们、就恨约瑟、不与他说和睦的话。
37:5 约瑟作了一梦、告诉他哥哥们、他们就越发恨他。
37:6 约瑟对他们说、请听我所作的梦.
37:7 我们在田里捆禾稼、我的捆起来站着、你们的捆来围着我的捆下拜。
37:8 他的哥哥们回答说、难道你真要作我们的王么、难道你真要管辖我们么.他们就因为他的梦、和他的话、越发恨他。

*分析
(大灾之年,雅各的儿子们来埃及买粮。约瑟见到众兄,“想起从前作的两个梦”,就把他们关进大牢。当他听到哥哥们私下的忏悔时,却“转身退去,哭了一场”。接着,他扣压了西缅,释放了其余的兄长,又在他们的口袋里装满了粮食,还偷偷塞进了他们带来买粮的银子。)约瑟的传说所以被列夫·托尔斯泰推崇为“近代人写不出来的杰作”,主要应归功于情节艺术的成就。
作为父亲的第 11个、母亲的第 1个儿子,约瑟自然是倍受宠爱的。这本已招致嫉恨,何况他还常“将哥哥们的恶行报给他们的父亲”。后来,由于他那个接受众兄长跪拜的梦而被他们卖掉。在埃及,约瑟凭着自己的智慧,以奴隶之身一步蹬天当上了宰相。至此,约瑟形象的主导特征即他的智慧与才干;故事的冲突主线即约瑟与兄长的矛盾;作品思想内涵的深蕴即耶和华的惩罚与眷顾;这三种要素已为后一部分的展开构建了一个完备的舞台。

02
叙事情节与语言

一.单一叙事
首先,事件是构成情节的单位。作为最小的叙事单元,事件在《圣经》故事中承担着多重功能,既能充当情节的组成成分,又可作为塑造主人公的方式,还有表达意义的方法。《路得记》中出现了两个中心点,一个是时间点即士师时代,另一个是人物点即路得。由这 两点链接分布书中周围的其他点,形成了中心辐射而点与点 之间又对比平衡的叙事结构。
在路得记之外我们来看《创世纪》:3:1 耶和华神所造的、惟有蛇比田野一切的活物更狡猾。蛇对女人说、神岂是真说、不许你们吃园中所有树上的果子么。
3:2女人对蛇说、园中树上的果子我们可以吃.
3:3惟有园当中那棵树上的果子、神曾说、你们不可吃、也不可摸、免得你们死。
3:4蛇对女人说、你们不一定死、
3:5因为神知道、你们吃的日子眼睛就明亮了、你们便如神能知道善恶。
3:6于是女人见那棵树的果子好作食物、也悦人的眼目、且是可喜爱的、能使人有智慧、就摘下果子来吃了.又给他丈夫、他丈夫也吃了。

蛇对女人所说的话导致她偷吃了智慧树上的果子,但蛇的话本身并不是先前的事件带来的结果。有些场合里,事件之间的因果关系通过“因为”、“由于”等词语明确地点出,《圣经》故事里,很少有什么成分的作用仅仅是为了塑造人物或表情达意,因此这些功能主要落到了那些构成情节的单元上。
所以,这要求读者自己把握叙事中的因果关系,给读者留下了丰富的想象空间。

20
二.质朴凝练的叙事语言
运用简洁明了的语言,按照事件的本来面目进行叙述,不刻意描写、夸张,增强故事的曲折复杂性。这种叙事语言方式非但没有减弱故事的内在魅力,反而增加言语的清晰准确度,还原了语言的日常真实面貌,如《路得记》之中:
2:14 到了吃饭的时候、波阿斯对路得说、你到这里来吃饼、将饼蘸在醋里。路得就在收割的人旁边坐下、他们把烘了的穗子递给他、他吃饱了、还有余剩的。
2:15 他起来又拾取麦穗、波阿斯吩咐仆人说、他就是在捆中拾取麦穗也可以容他、不可羞辱他。
2:16 并要从捆里抽出些来、留在地下任他拾取、不可叱吓他。
2:17 这样、路得在田间拾取麦穗、直到晚上、将所拾取的打了约有一伊法大麦.
2:18 他就把所拾取的带进城去、给婆婆看、又把他吃饱了、所剩的给了婆婆。

同样是结合《创世纪》来看:
这样质朴凝练的叙事语言风格很普遍,文本中常常会发现缺少细致的描绘。
《创世纪》形容利百加的时候,只用了一句话:“那女子容貌极其俊美,还是处女。”(24:15)描述约瑟时只是说:“约瑟原来秀雅俊美。”(39:6)这是处理人物形象的普遍方式,根本不加任何修饰,完全无法把握人物的真实面貌,但是所有想象都是美好的,无论是约瑟还是利百加的形象,在每一个读者的想象中虽然各有千秋,但是绝对集合了所有美好因素。(文本,不料,
利百加肩头上扛着水瓶出来。利百加是彼土利所生的,彼土利是亚伯拉罕兄弟拿鹤妻子密迦的儿子。
【创24:16】那女子容貌极其俊美,还是处女,也未曾有人亲近她。她下到井旁,打满了瓶,又上来。
【创24:17】仆人跑上前去迎着她说:“求你将瓶里的水给我一点喝。”
【创24:18】女子说:“我主请喝。”就急忙拿下瓶来,托在手上给他喝。
【创24:19】女子给他喝了,就说:“我再为你的骆驼打水,叫骆驼也喝足。

【创39:6】波提乏将一切所有的都交在约瑟的手中,除了自己所吃的饭,别的事一概不知。约瑟原来秀雅俊美。
【创39:7】这事以后,约瑟主人的妻,以目送情给约瑟说:“你与我同寝吧!”
【创39:8】约瑟不从,对他主人的妻说:“看哪!一切家务我主人都不知道,他把所有的都交在我手里。
【创39:9】在这家里没有比我大的,并且他没有留下一样不交给我,只留下了你,因为你是他的妻子。我怎能作这大恶,得罪神呢?”
【创39:10】后来她天天和约瑟说,约瑟却不听从她,不与她同寝,也不和她在一处。
叙事虽然简约、质朴凝练,却给读者提供了丰富的想象空间,使读者能从貌似简单的故事里挖掘出无尽内涵,从而在解读戏剧性的过程中获得极大的满足感。

03
”神“形象的叙事贯穿(以赛亚意识)

01
上帝用话语创造了世界,上帝的话就是世界的全部。“在我们读圣经时,我们通常会认为上帝是最关键的人物。的确如此,旧约作者不只是在写关于人类的事情,他们最终的目的是要启示上帝,以及上帝对以色列人的心意。在此意义上旧约叙事是在向我们展现上帝的属性。”
旧约中的赞美围绕着两个中心:(一)上帝无限完全的属性,(二)上帝伟大奇妙的作为。对于旧约作者所写的上帝,读者永远都会报以赞许的回应。上帝一切的作为都是圣洁公义的,上帝无论在哪里出现总是以完美的形象被呈现出来。
24
02.先看《路得记》
1:8 拿俄米对两个儿妇说、你们各人回娘家去吧、愿耶和华恩待你们、像你们恩待已死的人与我一样.愿耶和华使你们各在新夫家中得平安.
2:12 愿耶和华照你所行的赏赐你、你来投靠耶和华以色列神的翅膀下、愿你满得他的赏赐。
2:20 拿俄米对儿妇说、愿那人蒙耶和华赐福、因为他不断的恩待活人死人.拿俄米又说、那是我们本族的人、是一个至近的亲属。
3:13 你今夜在这里住宿、明早他若肯为你尽亲属的本分、就由他吧.倘若不肯、我指着永生的耶和华起誓、我必为你尽了本分、你只管躺到天亮。
4:12 愿耶和华从这少年女子赐你后裔、使你的家像他玛从犹大所生法勒斯的家一般。
4:14 妇人们对拿俄米说、耶和华是应当称颂的.因为今日没有撇下你使你无至近的亲属.愿这孩子在以色列中得名声.

25
02
上帝如何在历史当中,他救赎的安排,乃是从一位不配进耶和华会的外邦女子,带下了大卫的君王、带下了救主耶稣基督的诞生单单从路得记小小的几个要点,就可以看出上帝在人类故事场景、角色描写、结构布局当中 ,让我们更认识上帝的心意和计划。《路得记》 作为 《旧约》 的组成部分必然也符合 《圣经》 的意识形态目的,即宣扬信仰耶和华,遵守上帝的律法。
在最黑暗的士师时期,拿俄米和路得们忠诚的按律法生活、在社会中活出上帝所建构美好的社会制度。她的内秀给她带来了灵性的果子—— 仁爱、喜乐、和平、 忍耐、恩慈、良善、信实、温柔、节制。

其二,着眼于其他情节。
上帝在很多经文中扮演极为重要的角色,对于他的受造物和各种由他所引导的事件,上帝都与之有着广泛的联系。
在上帝将亚当和夏娃逐出伊甸园的记载中,上帝发出质问和咒诅(创世纪3:9-24);在所罗门求智慧的祷告中,上帝向所罗门说话,应允了他的祈求(列王纪上 3:1-15)。在这些和其他许多的叙事中,我们看到上帝都是情节发展的中心。虽然在有些经文中没有提及上帝,【比如,有关大卫在非利士人之地经历的经文没有提到上帝(撒母耳记上 27:1-12),在有关示巴背叛大卫的经文记载中(撒母耳记下 20:1-26)也没有提及上帝,在以斯帖记整卷书中都没有提到上帝。】
但上帝从未缺席于旧约作者的视野,即使上帝没有直接出现在经文中,但旧约作者依然相信上帝护理的工作,并将他视为万事的掌管者。

不妨看《耶利米哀歌》中:
【1:17】锡安举手,无人安慰。耶和华论雅各已经出令,使四围的人作她仇敌,耶路撒冷在他们中间像不洁之物。
【1:18】“耶和华是公义的!他这样待我,是因我违背他的命令。众民哪,请听我的话,看我的痛苦,我的处女和少年人都被掳去。
【1:19】我招呼我所亲爱的,他们却愚弄我。我的祭司和长老正寻求食物救性命的时候,就在城中绝气。
【1:20】耶和华啊,求你观看,因为我在急难中!我心肠扰乱,我心在我里面翻转,因我大大悖逆。在外刀剑使人丧子;在家犹如死亡。
【1:21】听见我叹息的有人;安慰我的却无人!我的仇敌都听见我所遭的患难;因你做这事,他们都喜乐。你必使你报告的日子来到,他们就像我一样。
【1:22】愿他们的恶行都呈在你面前;你怎样因我的一切罪过待我,求你照样待他们,因我叹息甚多,心中发昏。”

三,补充说明
解释旧约叙事中, 我们看见。故事当中, 上帝是真正的主角。浪漫又写实的历史人物, 由生平故事、对话、心灵的无奈 , 上帝却介入这些个人的生命当中来讲述。
当波阿斯迎娶路得的时候,当代人给的祝福是,“愿耶和华从这少年女子赐你后裔,使你的家像她玛从犹大所生法勒斯的家一般。”
出现一个很重要的主题, 后裔。重复出现的原型就是应当要产生后裔的主角,但是他没有办法自然产生,都需要上帝帮帮忙,撒拉、 利百加, 犹大从她玛 (创世纪28) 乱伦由媳妇所生是上帝超自然的介入, 在人的软弱中带下后裔主题的延续.
希斯仑生兰;兰生亚米拿达 …撒门生波阿斯;波阿斯生俄备得 ;俄备得生耶西 ;耶西生大卫。
上帝对某些人生命的败笔 ,似乎补足说明 ,人会失败, 神却没有失败。
这里自然联想到《出埃及记》里,耶和华神在何烈山显灵,并遣他率领以色列人摆脱法老的压迫离开埃及。耶和华神对埃及人降下九种灾害:水变血之灾,蛙灾,虱灾,蝇灾,畜疫之 灾,疮灾,蝗灾,黑暗之灾,雹灾,都未能迫使法老就范。最后耶和华神使出绝招,击 杀上自法老下至埃及平民家的长子,这才使法老领教了神的厉害,终于让步,同意以色列人离开埃及回巴勒斯坦。以色列人走后,法老又后悔了,率领大军追击以色列人,幸 得耶和华神显灵,把埃及大军淹死在红海中,这才免遭厄运。渡过红海来到西奈沙漠的 旷野,他们又遇到无数艰难险阻。大队人马挨饿时, 一些意志薄弱者不免回忆起埃及的 肉锅,耶和华神早降“吗哪”(一种白色小圆饼,“天赐食物”之意)晚降鹌鹑;又让 摩西以杖击石出水,解除了他们的饥渴之苦。此外,他们还战胜了一些出没无常,经常 袭击他们的土著部落。为了使他们万众一心,早日重返家园,耶和华神在火中降临西奈山 并传十诚以约束民众。这“十戒”日后成了犹太教的金科玉律。摩西率领了以色列人在 西奈沙漠辗转奋斗了四十年。他没能活着回到故土,率领以色列人回到巴勒斯坦的是他的继承人约书亚。

04
总结与补充

《路得记》和旧约还有许多叙事技巧值得我们探寻,
比如,叙事节奏。在情节发展的高潮部分,如拿俄米和路得的关系转变,以及波阿斯与拿俄米之间的互动,作者加快叙事节奏,以更快的速度推进故事,增强读者的紧张感和好奇心。
再比如,大部分采用了第三人称叙事,这种选择对故事的呈现产生了重要影响。第三人称叙事使得故事呈现更加客观的视角。因为叙述者并不是故事中的任何一个角色,而是一个旁观者,他以客观、中立的态度来描述事件和人物,不受到个人情感和偏见的影响。(这也客观上突出神性)……
圣经既是传统、现代,也是后现代的。包涵了20多种文体,应用了诗歌类、故事小说、散文体、剧本、历史类、启示文字、智言格言、人物传记、语言类、书信体、论证文等。不同的人写作,但在这种后现代文体中却包涵了确定不变的观念,那就是永恒的存在、盼望的存在,对耶稣基督一件事情的表述。

《圣经》文本博大精深,浩瀚如海。作为宗教文本,它已经被阐释了几千年,进而形成一门学问———释经学。把它当作文学文本,虽然是近一二百年的事,但它同样如中国的《红楼梦》一样说不完,道不明,对它的解读仍然在路上。关于文学性的《圣经》,还有很多话题需要我们去探讨。在这里,我们总结《路得记》的叙事艺术:
叙事技巧:运用线索、伏笔和悬念等技巧,巧妙地引导读者的阅读和思考,增强了故事的吸引力和感染力。
语言运用:简洁清晰的语言风格,富有诗意的叙述方式,使得故事更具魅力,深深触动读者的心灵。
叙事结构:故事结构严谨,起承转合自然流畅,每个情节都紧扣主题,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故事体系。
叙事中心:神与人。
叙事人称与视角:采用第三人称叙事视角,既能客观地展现故事情节,又能深入揭示人物内心世界,为故事增添了层次和深度。

鲁迅先生说过,“次为希伯来,虽多涉信仰教诫,而文章以幽邃壮严胜,教宗文术, 此其源泉,灌溉人心,迄今兹未艾。”宗教和阶级一样,将来总是要消失的。但作为 文学的《圣经》将流传万世,这是可以断言的。

33
*参考文献:
00.[1]简化字和合本圣经. 中国基督教两会, 1989.
01.《路得记》中的对比分析,陈 慧,中山大学,广东广州510275
02.《圣经》及其文学意义,石家麟,Journal of Anqing Normal University(Social Science Edition)
03.路得记》中的人物分析及叙事目的,杨舒涵,四川 攀枝花 617000
04.《圣经》“诗歌书”的文学特色及其文本解读,黄霞,复旦大学
05.凄美的田园牧歌:《路得记》的文学特征,刘建国
*网站参考 http://www.godcom.net/hhb/ https://zh.wikipedia.org/wiki/%E8%81%96%E7%B6%93
https://pbible.org/html/sjwx/sj/819.html
https://zyesu.com/xinyangbaoku/Bible/CUV/gb/ecc/1.htm#